地下室为何总是漏水?如何堵漏?
首先了解一下地下室防水特点:
1. 潮湿或有潮气,影响防水施工;
2. 跨度大,受各种外力因素影响,产生裂缝;
3. 产生渗漏后,维修难度大,维修费用较高;
4. 地下室*长期浸水。
从发现的地下室漏水案例来看,水均由地下室结构的混凝土薄弱部分漏渗出来,这说明二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地下室结构的刚性自防水局部失效;
二是由防水材料构成的整体柔性防水层也已破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的地下室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这是城市建筑大型化、高层化以及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带来的结果。然而地下室属于隐蔽工程,如果在今后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水现象,后果将不堪设想,因而地下室的防水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地下室底板特别是后浇带位置是渗漏的高发区,做好其处理尤为重点。针对于此,我公司从后浇带渗漏的原因、后浇带渗漏分类,后浇带渗漏检查方法以及后浇带渗漏治理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防水讲述:后浇带渗漏的原因
(一)设计原因
1.对地下室防水工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大型建筑地下都附建有大型地下室,有一层甚至多层,采用平战结合设计,平常做停车库或商场超市使用。设计时,设计人员认为局部渗漏对结构和使用影响不大,没有对所建工程的地下水环境进行分析,在设计中对防水工程不按等级要求处理,缺乏有效的防水方案,造成后浇带渗漏。
2.工程水文地质资料把握不全或不准。未按规范要求进行钻探或钻探数量少,参照以往的地质资料来推断所建地下工程的地质情况,造成防水设计方案失误。
3.结构与防水设计处理不当。由于工程结构复杂,未与防水很好地结合,后浇带位置不利于防水;防水与管道线路未很好配合,细部结构不当,造成地下水沿管道位置渗入,从而出现后浇带渗漏。
(二)施工原因
1.施工质量不良。在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底板未满足规定时间而匆匆进行后浇带施工;底板侧面未清理干净,未进行凿毛,或有杂物,使后浇带与底板粘结不好,造成渗漏;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随意加大水灰比;浇捣不密实或震动过久,表面浮浆过厚或漏捣造成蜂窝;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足,表面干燥,骤冷骤热,较易引起裂缝而渗漏。
2.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采用的水泥强度虽然很高,但稳定性差,凝固后容易产生裂缝;采用的料石受爆破震裂,产生裂缝,强度降低,地下水较易从料石的裂缝中渗入;采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等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安装不到位等。
二、后浇带渗漏分类和检查方法
(一)渗漏分类
1.慢渗:渗水现象不明显,用毛刷将渗漏处擦干,不能立即发现漏水,经3~5分钟后,方有湿痕,再隔一小段时间开始有小片集水。
2.快渗:渗水比慢渗明显,用毛刷或干布擦后立即出现湿痕,而且很快产生集水,顺着墙面或由高处向低处流动。渗水量在30~60毫升/分钟。
3.急流:漏水现象明显。形成一股水流,漏水量在60毫升/分钟。
4.高压急流:在渗水处有水柱喷出。
(二)渗漏检查方法
1.宏观找漏:通过肉眼观察,直接找出渗漏点。这个方法适用在漏水集中而严重的地段,必要时可以用钢针凿除松动部位,找出真正漏水处。
2.毛刷找漏,当用肉眼不能分辨漏水孔位置时,可用毛刷找漏。找漏时,先甩掉毛刷上的浮水,沾吸衬表面上的水珠,在漏水处很快会出现亮光,即为渗漏部位。
3.撤水泥粉找漏:在大面积慢渗地段,日渗水量较小,用毛刷找漏无效时,可擦干浮水,在慢渗范围的表面撒上一层水泥粉,当干水泥面上呈现潮湿处,即为渗漏位置。
4.胶浆找漏:如果用以上几种方法无法找出渗漏位置时,可采用胶浆找漏。找漏时,可在基层上抹一层水泥浆,当发现胶浆表面出现水珠,即为渗漏部位。有时在水泥浆上均匀撒一层干水泥粉,如短时间出现湿点,即为渗漏水位置。
5.凿槽找漏:当防水工程的转角部位有渗漏时,即要顺水路寻找水源,有时必须在结构上凿槽,才能发现漏水孔。
4施工程序
4.1卷材施工程序
基层检查、清理->节点密封处理->定位、弹基准线->试铺->涂刷冷底子油->加热卷材底面热熔胶->滚压卷材->搭接缝处理->修头固定、密封->检查、清理、维护->做保护层。
4.2操作要点
施工前应弹线、试铺,使卷材铺贴位置准确。铺设卷材时须掌握热熔胶的加热程度,若加热不足,卷材与基面粘结不牢;加热过度则热熔胶焦化变脆,会严重降低防水层质量。为此要求烘烤时基层和卷材底面同时均匀加热,待油毡表面热熔胶熔融呈光亮黑色时用压辊滚压卷材,排出卷材下面的空气,使之粘贴牢固。卷材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0mm,搭接缝口粘合挤压的力度掌握应以热熔胶挤出为准,并趁热用刮刀将溢出的热熔胶刮平,沿边封严。施工现场须有防火设施,并不得与溶剂涂料同时进行施工。
4.3涂料施工程序
检查、清理基层->节点密封处理->调配防水涂料->分层涂刮防水涂料->检查、清理、维护->做保护层。